如今,甲醛的全世界年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。同样的,近几年,我国的甲醛产量也逐年增长。不过,尽管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无甲醛免熨烫整理剂及环保型脲醛树脂,然而因为价格的问题,直到今天,这个技术也还没被大量推广应用。那么长期如此下去,可以这么说一句,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,甲醛将无处不在。当生鲜的海产品被曝光是用甲醛加工过,涂料、家具、啤酒、高档化妆品和护肤品中有甲醛的时候,您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被甲醛包围,而且避无可避。

 

甲醛的科学定义

甲醛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原料,既可以直接用于消毒、杀菌、防腐剂,也能用于化工合成领域,像是各种的合成材料、涂料和橡胶等,因为在很多高分子合成材料中,甲醛都是反应基物,我们常穿的衣服、用的塑料、甚至在农业生产中,都有甲醛的影子,我们生活中想要脱离甲醛,其实是不可能的。

 

甲醛对健康三大危害

正是因为生活中,处处能接触到甲醛,我们更加要小心这把双刃刀,毕竟,只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剂量,人体的身心就会受到相应程度的危害:

1、刺激性。如果在短时间内,接触到大剂量的甲醛,会对皮肤或者通过呼吸道对人体内粘膜造成刺激作用。从而会引致吸入者出现流泪、咳嗽、呼吸不畅或困难、咽喉刺痛的症状。如果是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到了高浓度的甲醛溶液,还会造成灼伤或者接触性皮炎。

2、致敏性。甲醛可能会引致一些吸入者会出现过敏性皮炎或哮喘的症状。

3、突变型。研究表明,实验动物如果持续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生活,其肿瘤的发病率会上升,因此,高浓度甲醛也是一种基因性的毒性物质。

 

判断中毒的分水岭

根据我国的规定,开放性工作场所里的甲醛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.5mg/m3,居室和办公场所的甲醛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.1mg/m3。但是,我们并不是要以这个浓度标准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中毒条件,在许多情况下,是否中毒应该看当时实际接触的剂量浓度。

动物实验表明,小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400mg/m3的甲醛,50%的小鼠会在2小时内死亡;大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1000mg/m3的甲醛,50%的大鼠会在30分钟内死亡。

据资料显示,人体接触1ppm(1.2mg/m3)的甲醛不会造成中毒,在2~3ppm(2.4~3.6mg/m3)条件下可出现能够忍受的鼻、咽部刺激症状,在4~5ppm(4.8~6mg/m3)时能忍耐10~30分钟,超过30分钟则不适感大增,超过10mg/m3时可能造成甲醛急性中毒。因此,在对人体甲醛中毒进行评估时,主要应从现场甲醛空气浓度和甲醛的刺激、致敏作用方面来进行。之所以不考虑甲醛的致突变作用,是因为此作用是长期积累的过程,所以很难对个体进行肿瘤的病因学分析。实际上,目前多数病人的心理负担大于生理损害。

 

避免甲醛中毒方法

为避免甲醛的危害,目前常用活性炭吸附法、通风法、植物驱除法和化学驱除法等驱除办法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居室中的甲醛大多来自黏合剂,其固化作用使甲醛的释放成为一个长期的过程,因此,建议大家首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。活性炭吸附和植物的驱除作用有限,只能作为辅助手段。使用化学驱除法的前提是了解其化学成分,以免“前门拒狼,后门进虎”。如果想对自己所处环境做一个检测了解,可以联系珠海司福斯特。